
我的吃素旅程,源自大學時期的一次拍攝經驗。當時因為要製作紀錄片,我在清晨前往傳統市場,拍攝食物從原料到成品的過程。沒想到,在鏡頭裡看見一些殺生的畫面,讓我在剪輯時產生強烈的違和感。那一刻,我開始重新思考「飲食」與「生命」之間的關係,也因此嘗試改變飲食方式,踏入素食生活。
吃素後,身體變得更輕盈也更乾淨
轉為素食後,我最明顯的感受,是身體變得更輕鬆、不再有沉重感。消化狀況明顯改善,整體身體的「負擔」感似乎下降許多,好像身體裡的系統都變得更順、也更乾淨了。
日常飲食與營養補充:以「原型食物」為核心
因為吃素需要注意氨基酸的搭配,才能組合成完整蛋白質,所以我會刻意讓飲食多元化,例如:
- 搭配兩三種豆類
- 使用多種穀物
- 以電鍋料理簡單調味的蔬菜
- 優先選擇原型食物
我們家還有一個小習慣:用豆漿機、電鍋製作「黃豆包」。
做法很簡單:
- 前一晚將黃豆泡水後放冰箱
- 隔天把泡好的黃豆放進電鍋蒸
- 分裝成小包放冷凍
每天早上取一包使用,非常方便。
而黃豆只要煮得夠透,脹氣問題就能減少;如果沒有豆漿機,果汁機也能輕鬆完成。
平常我也會打綠拿鐵,但因為蔬果偏寒,我會加一點薑片讓整體更平衡。
補鈣的部分則會利用黑芝麻——像黑芝麻醬抹吐司、黑芝麻粉加入果汁,都是簡單又有效的補充方式。
養育素食小孩:營養均衡是重點
讓小孩吃素,我更在意營養是否多元且平衡。
平常我會準備:
- 綜合穀粉搭配配方奶
- 植物優蛋白
- 香菇、海藻等深色食材
- 冷凍毛豆(搭配兩顆蛋,是孩子最常吃的蛋白質來源)
- 初榨橄欖油等優質油脂
- 至於零食,我很推薦「義美豌豆脆條(咖哩口味)」:熱量低、成分單純,小朋友也能安全享用。
推薦的素食餐廳
- 高雄美術館附近的「植燃和食」
精緻日式料理,每一種素食種類都標示清楚,非常貼心,也很適合想吃健康、吃精緻的人。
- 素の味便當
推薦可以點素排餐,風味佳、份量足。
想送給大家的一句話